咨询热线:0532—83726118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专业培训,成就未来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 future success
查看: 2810|回复: 1

般若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智慧

[复制链接]

659

主题

71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护林盟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17039
QQ
发表于 2015-9-14 09: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截图20150914094952.jpg       
 
  通向生命觉醒的最后一条道路是:“般若”。
  “般若”是梵文prajuna的音译。意译就是“智慧”之意。但这种智慧非一般意义上的聪明或脑子灵活,而是指与生俱来的、清净无染的、自足圆满的、超越一切封限的智慧,是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的智慧。般若又可细分为五大类般若。

  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是五类般若中最根本的般若。实相是指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这个形而上的道体有两大特色——空性和有性,和三大属性——真、美、善。
  空性:空性就是以无为体,以空为性。佛道两家持此见解。在佛道两家看来,那个最根本的智慧必须是在无着无执无缠无束中才能自由地展现出来,一旦有了执著有了缠束,般若智就不可能透显出来。所以,作为生命的最终存在,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的那个本性,那个道体,不可能是一个“东西”,一个具体的存在,它只能是一个什么也不是的“空”或“无”。如果本性或道体是一个“东西”,只要是个“东西”就必然是一个有限定的存在,只要是一个有限定的存在,就不可能作为万有之基、创造之源。故,能做为万有之基、创造之源者,必定不是个“东西”。不是个“东西”是什么?是个“空无”。故佛家《大般若经》说:“实相一相,即为如相,亦即无相”——那个宇宙和生命的最后本体,谓之“实相”,实相就是一相。实相不可能是多相,只能是一,不可能是多。那个一相就是如其所是的“如相”。那么什么是“如其所是之如相”呢?就是空无一物之“无相”:以空为体,以无为相。故世之谓佛学为证空之学,佛智为证空之智。简称“空智”或“空慧”。佛陀释迦牟尼被称之为“空王”——在对空的了解方面,已达至高无上,无人可及,故为证空之王“空王”。

  其实佛陀并不是这个世上,对空性之了解方面独一无二之人。有一个同样达到了解空性之真谛之人,就是我们中国的老子。整部《道德经》和佛陀六百卷《大般若经》一样,都是在从不同角度反复谈论一个中心思想——空性。
  因本性寂然不动,故为空;
  因本性清净无染,故为空;
  因本性非是具体一物,故为空;
  因本性非束非执,超越一切,故为空;
  因本性无有封局,穷极无限,故为空;
  因本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故为空。
  有性:但以无为体之“无”和以空为性之“空”,又不是绝对死寂之“无”之“空”。空无与实有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从空无这一面深入进去,必然走到实有这一边。从实有这一面深入进去,同样必然走到空无这一面。一切空无都是含着实有的空无。没有不含实有的空无。如果将空无理解成不含实有的“绝对空无”,这样的空无则名之为“顽空”、“死空”。但佛道两家所谓的空无,是要发起大机大用的,是要化生万物的。故宇宙和生命之本体又是“有”的:

  因本性化生一切,故为有;
  因本性觉知一切,故为有;
  因本性不舍万物,故为有;
  因本性妙用无穷,故为有;
  因本性真实不虚,故为有;
  因本性万善皆备,故为有;
  因本性为众美之源,故为有;
  因本性非顽空死寂,故为有;
  因本性为万物之基,故为有。

  印度的瑜伽,中国的儒家,西方的基督教,都是从实有的一面来理解和体会本性的。瑜伽将本性体会为“相应”,儒家将本性体会为“仁”,基督教将本性体会为“上帝”。“有”的意思是,宇宙和生命之源是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这个东西虽然非一般平常之物,但它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存在谓之“有”。故佛道为空无而奋斗,儒家、瑜伽和基督教,它们为实有而努力。在儒家和瑜伽看来,佛道所言之“空无”也是一个比较特殊化的存在,但特殊化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既然是存在,就可谓之“有”——即空无也是一种“有”。纵然是将“空”也空掉的空,将“无”也无掉的无,仍然是一种存在。既然是一种存在(无论它以什么方式或特征存在),就可名之为“有”,或认定其为“有性”。故佛家总是将“真空”与“妙有”并论。真空不空,故为妙有。妙有就是妙用,妙用以无为用,故为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
  故宇宙和生命的本性是一种同时包涵着“空性”和“有性”的一种存在,是一种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的存在。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表述成“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如果乐意,我们也可以玩一下文字游戏,将本性表述为“非空,非‘非空’,非‘非非空’……”或“非有,非‘非有’,非‘非非有’……”。
  本性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被理解或看待成“真体”、“善体”或“美体”。佛家将本体看待成“真体”——无妄、无梦、无昧、无幻之体,并以真体含摄善体和美体;儒家将本性看待成“仁体”——万善之根基,道德之主体,并以善体含摄真体和美体;道家将本体看待成“美体”——众美之源,以美为体(即美之在其自己),并以美体含摄真体和善体。
  实相即是无相,也是有相。实相即是真,也是善,也是美。实相本身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实相。实相之外无般若,般若之外无实相。以真为实相,则般若在真。以善为实相,则般若在善。以美为实相,则般若在美。以瑜伽为实相,则般若在相应。
选自潘麟__ << 瑜伽经直解 >>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www.chuanchengvip.com
公众号:正念智慧

486

主题

524

帖子

3132

积分

版主

爱心大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2

宣传达人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6-8-10 16: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中国 · 山东 · 青岛 · 城阳区正阳路财富中心6-808
电话:+86 0532-83726118
移动:+86 186-6395-2678

Copyright © 2021 Powered by 青岛传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Discuz! X3.4 周末设计 ( 鲁ICP备17056823号 ) (备案证号:37020020141786)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