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83726118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专业培训,成就未来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 future success
查看: 2422|回复: 0

我在美国经历的一堂课

[复制链接]

659

主题

71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护林盟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17039
QQ
发表于 2015-1-6 21: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李海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在中学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19年。文章有点长,但越到后面越精华,强烈推荐读完!

在Towson High School,我们听了一堂名为“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课。
当这堂课的教师对学生说“下面我们玩个游戏”的时候,我很不以为然。
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的功能是让学生体验某种强烈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某种观念态度。但这堂课明显是一堂知识课,在这样的知识性学习课堂上设计游戏,不光费时,更重要的是,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游戏的“娱乐因素”,让学生“玩耍”一通以后却一无所获。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教师最喜欢搞这种好玩的把戏来讨好学生。于是,我便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这一堂课的观察与记录。
这个游戏叫“搭纸塔”,老师让每个学生抽一张上面写有“1”“2”“3”“4”的纸片,按上面的数字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大叠卡片纸和粘胶带,在15分钟之内,看哪个小组搭得又高又牢固,到时候让全班同学用嘴来吹,吹不倒的获胜。
这时老师对学生们说:

上课的老师是一位中年女教师。当她把这一段开场做完后,我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我意识到,这位老师的游戏有内涵,不只是“玩耍”那么简单。
15分钟到了,学生们停下手中的活儿。
第一小组的学生表现不错,搭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塔,用三张卡片纸粘成一个三角框,整个塔就是用若干个三角框堆叠而成,牢固度是有点问题,但毕竟构成了一个塔。
第二组的学生搭的塔最高,关键是吹不倒。从正面吹,它是通透的,吹的风对它不起作用,从侧面吹,它恰好是下宽上窄的三角形,是最稳固的那种造型。
第三小组的学生搭的塔和第一组差不多一样高,但搭塔的方法明显比第一组的要高明,每一层的三角形都用粘胶带固定住了,所以在牢固度上明显要好于第一组。
轮到第四小组,大家哄堂大笑起来,因为这个塔根本没搭起来,它必须要一个学生用手拎着,否则就是一堆粘成一串的纸片。
我在这15分钟时间内,始终观察第一小组,从我观察的内容来看,我似乎猜到教师下一步应该是做什么。果然,在学生尝试着吹倒了第一小组搭的纸塔以后,老师请第一小组的学生围绕这样三个问题与全班交流交流:

当我听到教师说完这三个问题时,我意识到,这堂课见功力的地方到了。“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知识教学的任务,关键的环节到了。
第一组学生大致上复述了过程,讲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老师把学生说到的一些过程、一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学生说完了,老师在黑板上把学生说到的这些过程和词语画一个大圈,然后说:“这,就是专制政府的优势与劣势。”
接下来,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都如第一小组一样,复述了自己这个小组搭建纸塔的过程。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他们说到的一些过程和词语写在黑板上。每一个小组说完,老师都把写在黑板上的这些过程和词语画一个大圈,说:“这,就是民主政府的优势和劣势”“这,就是寡头政治的优势和劣势”“这,就是无政府主义的优势和劣势”。
下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发放了一张纸。内容如下:

课后我们曾问过这位上课的老师,这个提纲是否是下一节课的教授内容,老师明确回答,不是,这只是供同学回答、总结的一份材料,下一节课并不再讲授这些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上课的内容是一样的,无需再讲。
我的课和美国老师的课对比
在国内,我们习惯于用教师直接输送知识的方式,教授上述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于是我制作了下列这张表,对比我设计的国内课堂和我看到的美国课堂对于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形态:

然后我又具体用下列这张表对比了两堂课:

▶ 首先,从学习状态上来说,我的课主要是围绕“政体”这个概念展开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性知识,抽象程度高。学习这样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兴趣不大;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大,这是不容质疑的。
反观美国教师的这堂课,则避开了这一抽象枯燥的术语,直接从课堂游戏活动入手,学生兴趣大,也几乎没有认知上的难度。
▶ 第二点,学习过程。
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我设计的那堂课:教师把“政体”这个知识输送给学生,这是起点。
学生用从教师那里接收到的“政体”这个概念来作为他们下一步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标准,来观察不同政体国家的统治形态,从而理解了专制政体、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无政府主义的特征。
以上教学步骤,从学生学习的内部状态来看,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即:教师把知识输送给学生的过程。
但美国教师的这堂课却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要来描述的话,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在搭纸塔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了不同政体的运作(当然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体验了政体的模拟),“获得”了“不同政府的优势和劣势”的知识,但尚未把它“概念化”。
于是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反思”这一环节上,即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模拟的统治与被统治过程中的情形和体验“说出来”。
在这里,“说出来”是个标志,标志着学生“获得”了知识。从学生学习的内部状态来说,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
这样一个“内—外”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
“由外而内”的过程,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演绎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只不过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由内而外”的“内”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体验, 而“外”是学生对自己的观察、体验的反思和总结。这样一个从观察事物、体验世界,到反思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总结自己观察事物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与科学家探索真理、认识世界的活动在程序上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由外而内”的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话,那么,“由内而外”的过程,则是“生产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
美国老师的那堂课有一个重点环节即“说出来”,这里的“说出来”不是我们常说的“交流”“让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也不是证明自己掌握了某个知识,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所得,它的作用要比这大得多,它是一种模拟,它模拟科学家把知识“生产”出来,“创造”出来。
▶ 第三点,知识品质。
在我设计的那堂课里,我是用政治学的专业术语,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某一知识,其系统性、确定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通过讲授而获得的知识,其牢固性最差,由于脱离了特定的体验,其理解过程停留在概念上,很难说得上深刻。
而美国教师的这堂课,恰好在知识的牢固性和深刻性上具有我设计的那堂课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深刻地知道了,“那”就是专制,“那”就是民主,“那”就是寡头政治,“那”就是无政府主义。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此时我有个疑惑,那就是这堂课结束了,但学生实际上概括不出“专制政府的优势与劣势”“民主政府的优势与劣势”“寡头政治的优势与劣势”“无政府主义的优势与劣势”,那考试的时候在考卷上该怎么写呢?学生明白了“那就是专制”,但不能说出“那”的具体内容,使这个知识概念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在与美国同行讨论的时候,我提出这个问题,期待得到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大吃一惊。
美国同行不解地问我们:考这些干什么?学生不是知道了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和劣势了吗?为什么非要“政体”这个概念?我们并不是要学生掌握“政体”这个概念,我们是要让他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政府的优势与劣势。他们心中已经有了那个“那”,说不说出来不重要。
美国同行笑称令我们万分困惑的问题为“Chinese Questions”(中国式的问题),直接指出我们的教学观念是:“Teaching to Tests”(为考试而教)。
可以肯定地说,这堂课后,学生是“获得”了“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和劣势”这一知识的。
所谓“获得”,就是指理解了概念的所指。因为这个所指就是从学生内部生成的,当学生完成“搭纸塔”及其反思的活动后,就自然理解了“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所指。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显性知识(可言说的)的教学,但对于隐性知识(仅仅意会的),则大多认为其重要性低于显性知识,甚至不承认获得隐性知识也是有效学习。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知识观。
“由内而外”是一个知识生产的过程。游戏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对这个亲身体验的反思,内隐性地生产某种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外而内”的知识接受方式,一种是“由内而外”的知识生产方式。后者是一种更为高品质的知识学习方式,也许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新的知识学习方式。
​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www.chuanchengvip.com
公众号:正念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中国 · 山东 · 青岛 · 城阳区正阳路财富中心6-808
电话:+86 0532-83726118
移动:+86 186-6395-2678

Copyright © 2021 Powered by 青岛传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Discuz! X3.4 周末设计 ( 鲁ICP备17056823号 ) (备案证号:37020020141786)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